饮料罐已经诞生 90 周年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在形状、尺寸、印刷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,以适应包装商和消费者的需求。
最早尝试包装啤酒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。直到 1935 年 1 月,第一只商用啤酒罐出现,才引起了人们对开发这种轻便易运输、表面可装饰的大型容器的兴趣。对于啤酒品牌来说,这已经成为他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一个区别。第一批易拉罐有一个瓶颈和一个冠状盖。扁平封盖的优势很快就得到了体现。因此,第一批带有平盖的饮料罐开始使用一种特殊的喙形开罐器打开,这种开罐器或多或少会打两个三角形的孔。
不久之后,又采用了圆顶底部,从而提高了抗内压能力。1939 年,一种名为 “Crowntainer “的两片罐问世 。这种罐子一直使用到 1950 年左右,是当今罐子的前身。
1938 年左右,软饮料市场开始尝试使用易拉罐。十年后,一些公司才开始对这种包装感兴趣。1953 年,美国市场上出现了罐装可乐软饮料,从而开创了软饮料罐的先河。在西班牙,饮料罐的出现是在 1966 年,当时 Cervezas Cruz Blanca 公司受英国 IND.Coope 有限公司的委托。
如果说饮料罐多年来证明了什么,那就是它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。20 世纪 70 年代,出现了两片式易拉罐,其制造工艺是在金属线圈上深拉一个模切圆。
1997 年,开始生产开口更大的盖子,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从容器中倒出内容物或直接饮用。
多年来,易拉罐包装还进行了其他创新,包括彩色圆环、激光印刷技术、热敏油墨(可显示何时达到理想的饮用温度),甚至颜料(可在特定光线下呈现令人惊奇的图像)。 此外,易拉罐的尺寸和形状也千差万别,表面还有浮雕。毫无疑问,除了罐子的轻便外,从环保的角度来看,它的另一项伟大创新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,罐子安装了一个开启装置,环不会与容器分离,这样就可以完整地回收空罐。
饮料罐协会主任 Mercedes Gómez 强调了这种容器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,其目标是到 2030 年回收率达到 90%。